寻根旅游的本质,“优哉游哉,维以卒岁”(史记·孔子世家)、“旅游媚年春,年春媚游人”(六朝·沈约),“旅游”之词、之质跃然纸上,那就是“游览”、“游乐”,让大家快乐!这就是旅游的永恒追求!
翻开旅游的历史,人们无不在通过“旅游”寻求逃离地域束缚、追求天人合一的身心快乐。于是有了“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”的感叹;有了“自古名山僧占多”的羡慕;有了“仁者乐山、智者乐水”的仰慕。而在旧时,这种旅游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。古之大禹只有疏浚江河时,才能览尽河山;汉之张骞只有出使西域时,才能远至波斯。儒家的参学游、道家的逍遥游、佛家的四海游,是文人、闲人之游;对老百姓来说,商人因商才为“商旅”,军人因战才为“军旅”。真正的快乐游,对旧时老百姓是“望梅止渴”,就是有旅游也大多是“苦旅”。
时序翻到21世纪,中国老百姓“旅游”之春到来了!这是释放身心压力的强力喷发。
我们看到:人们生活的城市一天天扩大,现代的科技使人们“机械化”,人们享受着经济迅猛发展的成果——“现代化、科技化、城市化”,却又无法摆脱地成为了学习和工作的机器。人们在自由本真的追求与程式化生活的矛盾中奋力前行!
于是,旅游成为了现代人追求自由、和睦家庭、和谐社会的快乐魔法棒。我们看到:一到节假日,学生来了,父母带着孩子来了,志同道合的
青年成群结队来了。在生态山村乡野欢笑,在城市亲子公园尖叫,这是自由的心跳。我们感受到:城市人对亲情体验旅游的极度渴求,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需求的深深无奈。逃离生活和工作的琐碎,快乐畅游。旅游成为了新时代人们“吃、住”之外真正的第三需求。
顺应需求,新常态的旅游“逆袭”而来。稳增长、调结构、减贫困、惠民生。习近平总书记发话了,李克强总理表态了,各级政府重视了,企业行动了。旅游成为了一项实实在在的、使人们快乐的民生产业。
30 多年的旅游从业经历,我们走过了:海南天涯海角,杭州宋城,杭州黄龙洞,金华桃花源,安徽花鼓灯,中唐天元谷,中唐魔方城、中唐魔方谷、中唐热浪岛……,我们了解旅游业:人们紧张的心情需要自由的体验释放,缺失的亲情需要和睦的环境凝聚,污染的空气需要生态的山乡释放。于是,我们努力站在旅游业的浪尖,全身心投入旅游开发事业中。我们走在旅游建设的路上,精益求精!我们践行着让人们快乐的旅游,无比自豪!